首页 资讯 正文

内蒙古科左中旗:插秧忙 待稻香

体育正文 25 0

内蒙古科左中旗:插秧忙 待稻香

内蒙古科左中旗:插秧忙 待稻香

气温上升,夏意渐浓。连日来,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和白音塔拉农场的(de)农户们正抢抓农时,全力开展水稻育秧插秧工作,田野上一派繁忙(fánmáng)景象(jǐngxiàng),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 门达镇种植(zhòngzhí)水稻大田航拍图(程实 摄) 在科(kē)左中旗白音塔拉农场四分场的稻田里,农户们熟练地操作着水稻插秧机,在平整的水田中来回穿梭(chuānsuō),嫩绿的秧苗被整齐、均匀地插入泥土。空旷的水田,转眼被成片的绿色(lǜsè)秧苗所覆盖(fùgài),展现出勃勃生机。 “现在水稻(shuǐdào)插秧都用机械,既省力、速度又快,而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的(de)成活率高,间距更加合理。今年我家改良了水稻品种,产量有望提高,预计一亩地水稻能收入1800块钱(kuàiqián)。”种植户德世永(hùdéshìyǒng)看着这片满是希望的稻田兴奋地说。 农户用插秧机栽植水稻秧苗(yāngmiáo)(曹宝力高 摄) 早些年间,白音(báiyīn)塔拉农场(nóngchǎng)四分场土地盐碱化严重,粮食产量一直不高。近几年来,科左(zuǒ)中旗通过实施盐碱地(yánjiǎndì)改造项目,经过科学规划种植(zhòngzhí)布局、组织专家(zhuānjiā)团队进行技术指导、引进耐盐碱优质品种、推广智能化育秧技术等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因地制宜种植盐碱地水稻,白音塔拉农场将水稻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,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如今(rújīn),曾经的盐碱地“变身”丰收田,水稻种植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 科左中旗白音塔拉农场四分(sìfēn)场办事员包文平介绍 :“目前我们四分场水稻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,亩产(mǔchǎn)可达1300多斤。水稻适合我们当地的土壤,种植水稻收成比传统玉米收入高,今年会继续加大水稻种植的支持力度(lìdù),因地制宜鼓励(gǔlì)农牧民扩大种植规模,让农户增收致富(zhìfù)。” 素有科左中旗“稻米之乡”美誉的(de)门达镇,今年的水稻(shuǐdào)种植作业更是热火朝天。与(yǔ)往年不同,今年科左中旗门达镇积极调整种植模式,将1000亩旱田改水田,种植了水稻。拥有(yōngyǒu)30年水稻种植经验的稻农王双检分享增收经验,“今年我家种植了40亩地的超级稻,这个品种的水稻米质(mǐzhì)好、稻米香,产量高、抗病率强,特别适合在我们当地(dāngdì)种植。水稻一般十月左右就收获了,今年我好好经营,争取收获再创新高(zàichuàngxīngāo)。”王双检说。 门达镇凭借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(jīngyàn),在雨水增多、低洼易涝(yìlào)耕地导致农作物减产、农户收入下滑的困境(kùnjìng)中,巧做“水文章”,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转变传统种植模式,将部分低洼旱田改造成(chéng)高产水田,成功(chénggōng)将涝地的劣势转化为增收优势。同时,积极倡导有种植经验的村民自发种植水稻,协调引进优质品种(pǐnzhǒng),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今年,全镇水稻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亩,覆盖6个嘎查村。 近年来,科左(zuǒ)中旗(zhōngqí)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,以“稳面积、提质量、增效益(zēngxiàoyì)”为目标,持续(chíxù)优化种植结构,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、推广农业新技术、组建“田间服务队”等务实举措,全方位护航水稻(shuǐdào)种植。今年,科左中旗水稻播种面积超一万亩,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,铸就丰收盛景。(珍珍 关永喜 杨煜哲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(píngtái)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(yuánchuàng)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内蒙古科左中旗:插秧忙 待稻香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