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石化荆州分公司携手荆州市青企协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
中国石化荆州分公司携手荆州市青企协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
中国石化荆州分公司携手荆州市青企协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
1998年(nián)夏天,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,荆州(jīngzhōu)危在旦夕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(lǐngdǎo)下,荆州儿女和全党、全军、全国人民一道,进行了气势恢宏、艰苦卓绝的(de)抗洪抢险斗争,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,形成(xíngchéng)了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,坚韧不拔、敢于胜利”的抗洪精神。
今起,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开设“家在山水间·重返抗洪(kànghóng)抢险(kànghóngqiǎngxiǎn)地”专栏,组织记者重返抗洪抢险地,通过(tōngguò)一件件实物、一帧帧影像、一个个故事,讲述27年前那段(nàduàn)惊心动魄、感天动地的历史,全面展示荆州人民弘扬抗洪精神、建功支点建设的生动实践和(hé)丰硕成果。敬请关注。
初夏时节,漫步在(zài)荆江(jīngjiāng)大堤荆州市中心城区堤段,一江碧波悠悠东去,巍巍江堤芳草萋萋,微风拂面,市民们漫步在沿江(yánjiāng)步道上,欢声笑语回荡在江畔。
美好的画面,让人很难(nán)与惊涛拍岸联系(liánxì)起来。27年前的1998年,也是夏季,面对洪峰过荆、江水滔滔,广大军民手挽着手、肩(jiān)并着肩,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,创造了(le)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。
伟大的抗洪精神,代代相传(dàidàixiāngchuán)。27年后(hòu)的今天,这份镌刻在荆楚(jīngchǔ)大地上的抗洪精神,化作智慧与力量,变“险在荆江”为“美在荆江”,铸就守护家园的新时代“安澜长城”,绘就城水相亲、人水和谐的新画卷(huàjuàn)。
血肉长城(chángchéng)铸就精神丰碑
眼前的长江水波澜不惊,静静流淌,但观音矶头那块刻画历史高水位水痕的石碑上,标注着45.22米(mǐ)的水痕线,仿佛是一个时光的开关,轻轻触碰,便能唤醒(huànxǐng)那个惊心动魄(jīngxīndòngpò)的夏天。
那一年(yīnián),王建成45岁,正值壮年,时任荆州市长江河道(hédào)管理局办公室主任。
“1998年(nián),长江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(yánzhòng)的全流域大洪水。荆江干支流最高水位(shuǐwèi)、相同高水位持续时间均超1954年,先后遭遇8次洪峰冲击,沙市站最高水位达到45.22米,超1954年最高水位0.55米。”王建成回忆说,按照降水(jiàngshuǐ)规律(guīlǜ),荆江下游洞庭湖流域是(shì)5、6月份,宜昌上游是7、8月份,降水时间是错开的。1998年,遭遇厄尔尼诺现象(xiànxiàng),同一时间段,上游暴雨不止,下游遭遇强降水,位于中游的荆江段水位暴涨、经久不退。
荆江大堤(dàdī)守护着江汉平原的安澜,上涨(shàngzhǎng)的荆江水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
那年夏天,王(wáng)建成吃住在防汛指挥部一线,一守就是90余天(yútiān)。“洪峰一次次过境,荆江水位不断上涨,一眼望去,江水浩浩荡荡。”
1998年8月16日(rì),长江第六次洪峰逼近荆江,沙市(shāshì)水位已达44.99米。
那一夜(yīyè),王建成始终无法入眠。
“当天晚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事关荆江分洪(fēnhóng)区是否分洪,大家都在等待最后的指令。”王建成(jiànchéng)记得,当晚(dàngwǎn)9点,荆江分洪区所有人员全部撤离。
又是一个(yígè)惊心动魄的(de)夜晚!数十万军民死守荆江大堤,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洪水难以逾越的大堤。
8月(yuè)17日10时,沙市段最高水位定格(dìnggé)在(zài)45.22米,比此前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出0.55米。军民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,坚韧不拔(jiānrènbùbá)、敢于胜利,荆江水位终于在8月17日中午开始下降,洪魔就此败下阵去……
抗洪精神(jīngshén)成为荆州人民(rénmín)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荆州儿女。
智慧(zhìhuì)管理绘就生态新景
清晨的(de)露珠挂在草叶尖上,沿着盐卡段蜿蜒的岸线,李正明和他的同事们正在(zhèngzài)巡查。
作为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直属分局盐卡管理段的段长,李正明一边(yībiān)记录一边叮嘱:“老陆,今天咱们重点查查旁边那片堤岸,前两天(qiánliǎngtiān)的雨不小,得(dé)仔细看看有没有涨水或工程水毁的现象。”
他目光如炬,脚步沉稳,视线敏锐地扫过堤岸护坡:新栽的(de)树苗嫩叶舒展,根系处(chù)的土壤(tǔrǎng)是否压实?坡脚新铺(xīnpù)的草皮是否有被水流冲刷的痕迹?江面上,一根枯枝、一截腐木、甚至一处可疑的水色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
“现在段面一切正常,如果发现问题,我们会通过‘荆州(jīngzhōu)长江’APP及时上报信息。”李正明掏出手机,演示操作(cāozuò)“荆州长江”APP,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(zhe)他的实时地图(dìtú)定位和管理段信息。“以前我们全靠两条腿、一双眼、一支笔,发现险情跑断腿(pǎoduàntuǐ)也怕耽误事。现在好了,问题在哪、什么样,后台一目了然,能够马上(mǎshàng)处理,效率翻了几番!”
1998年以来,国家投入巨资对荆州长江堤防(dīfáng)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加固(jiāgù)。20余年间,荆州长江干支流堤防普遍加高1.5米(mǐ)至2米,堤身加宽3至5米,累计完成土方约2亿立方米,是前50年的3倍多(duō)。
2018年,荆州创新长江岸线保护机制,约500名“护江卫士”上岗(shànggǎng),基本达成每1000米(mǐ)至2000米配备1名岸线管理员的目标,实现了623公里岸线管理全覆盖(fùgài)。
眺望荆江,沿江岸线绿意盎然、秩序井然。荆州市长江(chángjiāng)河道管理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陈飞说(shuō),今年上半年,管理员们通过APP累计上报沿岸各类问题625个(gè),从违章种植到排污口异常(yìcháng),从设施损坏到垃圾死角,98.6%的问题已在规定时限内高效闭环处理(chǔlǐ),“曾经的‘万里长江,险在荆江’,已经变成了‘万里长江,美在荆江’。”
文旅融合升腾江畔烟火(yānhuǒ)气
晨光微熹中,沙市区中山街道健康(jiànkāng)巷社区(shèqū)的李军阿姨准时出现在(zài)长江大堤,红色袖章在晨雾中格外醒目。她弯腰捡起矿泉水瓶,动作利落。
李阿姨回忆,1998年夏天(xiàtiān),她在江堤上为抗洪人员做后勤保障(hòuqínbǎozhàng)工作。“面对洪魔,军民毫不畏惧,浑身泥浆,还争着往前冲(chōng),守护家园。”
李阿姨向东(xiàngdōng)眺望着,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艰险的一幕。
视线向东,转过堤角,沙市码头文创园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。碧绿的草坪上,孩子们牵着五彩风筝奔跑嬉戏;开阔的运动场上,年轻人在篮球与足球的碰撞中挥洒汗水;复古的红砖建筑前,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江景(jiāngjǐng),咖啡厅飘出(piāochū)的醇香(chúnxiāng)与非遗工坊(yígōngfāng)的敲打声交织成曲。
“你看现在多敞亮(chǎngliàng),九八年洪水最凶时,江水能漫到我脖颈处。”走在沙市码头文创园大慈街,健康巷社区居民奚正伟摸着(zhe)墙砖感慨,“那时这里全是破棚子,一(yī)下雨(xiàyǔ)就成烂泥塘。现在好了,洪水再也没淹过堤,我们都搬进了新楼房。”
“园区把废弃纱厂改造(gǎizào)成了博物馆,荒草地也变成了露营基地。”沙市码头文创园工作人员李雨婷介绍,文创园已形成“生态修复+文化传承+产业活化(huóhuà)”的特色发展模式,不仅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(lìyòng)可复制经验项目,更成为长江经济带工业(gōngyè)遗产(yíchǎn)活化的标杆,2024年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。
昔日机器轰鸣的工业码头,如今已成为流淌着烟火气、洋溢着文化味、滋养着新生活的城市(chéngshì)会客厅。当(dāng)暮色漫过江面,万家烟火次第(cìdì)亮起,那是荆江(jīngjiāng)儿女用岁月刻进江堤的心愿,更是“家在荆江”最生动的幸福注脚。
从观音矶的(de)刻度线到文创园的烟火气,从九八抗洪纪念碑到生态长廊(chángláng),27年(nián)时光匆匆(cōngcōng)流转(liúzhuǎn),不变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传承。曾经令人胆寒的“险在荆江”,在一代代荆州人的坚守与奋斗中,已然化作如今赏心悦目的“美在荆江”。这种(zhèzhǒng)抗洪精神,早已深深融入荆楚大地的血脉,激励着荆州人民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,乘风破浪,续写新的传奇。
(记者(jìzhě):黄巍薇 刘娟 陈丹 孙颖(sūnyǐng) 张晶晶 通讯员:高琼/编辑:张倩/一审:唐杰/二审:王桃芳/三审:江敏)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(hái)推出(tuīchū)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(zàixiàn)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