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这群海南年轻人“玩转”文博会

体育正文 245 0

这群海南年轻人“玩转”文博会

这群海南年轻人“玩转”文博会

海南日报全媒体(méitǐ)记者 刘晓惠

文化、产业、青年,这三个名词叠加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?在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南馆,一群青年用独特的(de)视角和大胆(dàdǎn)的实践,给出了(le)令人惊喜的答案。

“85后”木雕师刻出(chū)“表情包”文玩

层峦叠嶂间,苏东坡(sūdōngpō)峨冠博带,眉峰微蹙,一旁的(de)童子在煮茶,质地梆硬的木头也能刻画出袅袅青烟……这是一尊金丝楠木的雕刻作品,题为《苏东坡》。它的创作者是“85后”的“南海工匠”、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主理人(rén)刘骏骏(liújùnjùn)。

作为一名青年木艺工作者(gōngzuòzhě),他(tā)的(de)创作台上,除了刻刀还有平板电脑——时常在屏幕里翻阅漫画分镜。“传统雕刻讲究‘三分人工七分天趣’,但(dàn)年轻人更爱‘表情包式’的共鸣。”刘骏骏说(shuō),他把漫画元素融入海南黄花梨雕刻作品,谈话间,他拿起一只黄花梨蟾蜍介绍,“这就是黄花梨+漫画的艺术成果。”

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捧起(pěngqǐ)这只“蟾蜍”细看,它的(de)表情很像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使用的表情包。这组“趣味人生”系列的九只黄花梨金蟾神态各异,有的瞪眼吐舌(tǔshé)似在卖萌,有的皱眉宛如思考者,十分有趣。

在木艺这条路上,刘骏骏(liújùnjùn)一干就是十多年,手上也留下了不少因雕刻而产生的伤痕,但他(tā)从未后悔。“我享受创作的过程。”他说,现在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,海南黄花梨的品牌也越来越响,“我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,既传承老祖宗的手艺,也顾及年轻人的口味(kǒuwèi),让黄花梨沉香这些(zhèxiē)老物件也吃上‘青春饭’。”

“90后”茶农擦亮海南红茶品牌(pǐnpái)

在海南馆的另一侧,阵阵茶香飘来,五指山印象水满茶叶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总经理董国豪正在为参观者冲泡自家(zìjiā)的红茶。

这位“90后”与海南的(de)缘分始于2015年,他在五指山成为一名主持人。在工作中,他逐渐了解和(hé)爱上了五指山的茶叶,于是毅然(yìrán)辞职创业,投身茶行业。

创业初期,困难重重。为了研发出独特口感的茶叶,董国豪(dǒngguóháo)和团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。“前几批茶青运过来(guòlái)加工(jiāgōng)后,发现口感不好,只能全部扔掉。”他回忆道,“但我们没有放弃(fàngqì),一直在尝试改进工艺。”

同是红茶,如何打出(dǎchū)自己的品牌?在口味研发上,董国豪对红茶的萎凋(diāo)、揉捻、发酵、烘干等流程进行调整,比如延长萎凋时间、增加(zēngjiā)揉捻时长等,力求做出与众不同的风味。

“做茶和(hé)炒菜很像,同样的材料,不同(bùtóng)的做法就能做出不同的味道。我们就是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。”他说。经过不断尝试,他们研发出的红茶甜度更高,完全依靠(yīkào)自然工艺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为吸引年轻客群,董国豪还通过“夫妻搭档”模式运营(yùnyíng)——妻子直播带货唐卡时顺带推广茶叶,形成“文化+消费(xiāofèi)”联动。

谈及未来,董国豪说:“五指山茶叶年产量稳定,我们(wǒmen)将通过工艺创新和包装升级,让‘海南红茶’成为(chéngwéi)品质代名词(dàimíngcí),打开更广阔市场。”

“00后”研究生的风味(fēngwèi)探索

“这咖啡有椰香”“很不(bù)一样的(de)味道”……在另一个展台上,一股奇特的咖啡香气留住了过客的脚步。

这是由海南大学(hǎinándàxué)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、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(yánjiūyuàn)等联合研制的(de)“椰香清咖”。这款咖啡豆不仅减少了咖啡自有的苦涩味,还有淡淡的椰香,滋味新奇。来自海南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(zhuānyè)的“00后”研究生李彤,就是这款咖啡豆研发人员之一。

“我们用海南的罗布斯塔咖啡(kāfēi)豆(kāfēidòu),通过椰子油处理,降低了它的苦涩味,改善了咖啡豆的风味,减少(jiǎnshǎo)了绿茶酸和咖啡因含量。”李彤介绍道,为了找到最佳(zuìjiā)配方和最适工艺条件,他们进行(jìnxíng)了无数次实验,尝试了不同的椰子油添加量和处理时间,“那段时间大家喝了很多咖啡,几乎都睡不着觉。”

椰香清咖的(de)研发、上市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市场推广(shìchǎngtuīguǎng)初期,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存在差异,有人觉得椰香不够明显,质疑是否真的有椰子油的存在。“每个人的感官不同,对味道的感受(gǎnshòu)也不一样,但我们通过(tōngguò)科学手段进行检测,用(yòng)数据证明了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变化,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。”李彤说。

除了椰香清咖,李彤(lǐtóng)所在的(de)(de)热带油脂营养与安全团队(tuánduì)还结合海南特色,研发了榴莲、菠萝蜜、凤梨等热带水果风味系列咖啡,这些样品已经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。此外,他们还开展了沉香叶茶、斑兰红茶、益智红茶等热带特色产业产品的研发,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。

此次文博会是李彤第一次来到深圳参展,她和团队(tuánduì)带来的咖啡和茶叶受到了(le)不少关注。“通过这次(zhècì)展会,我们让更多人了解了海南(hǎinán)的咖啡文化。”她说,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被大家认可,感到很(hěn)自豪。对于未来,李彤希望能留在海南,继续从事食品研发工作,为海南的特色农产品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在深圳文博会海南馆里,刘骏骏、董国豪(dǒngguóháo)、李彤只是海南文化产业青年力量的(de)缩影。他们手中(zhōng)的海南文化,不是椰树沙滩(shātān)的刻板印象(yìnxiàng),而是流动的、生长的、带着年轻心跳的多元文化符号。这些在木屑、茶香、咖啡粉中打磨梦想的年轻人,用行动证明,海南文化产业的未来,藏在每一次创新的尝试中。(海南日报深圳5月24日电)

文博会上,这些(zhèxiē)“海南宝贝”很抢眼

民间传说孵化成现象级文化(wénhuà)IP,地域习俗延伸出完整产业链,地域物种带动特色(tèsè)经济……在深圳文博会的海南展馆内,一场关于“文化+”的产业成果正在(zhèngzài)展示。

5月23日,在第二十一届深圳(shēnzhèn)文博会海南馆内(guǎnnèi),黎族“双面绣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正在给外国(wàiguó)观众讲解黎锦龙被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凯 摄

5月23日,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(wénhuà)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(yǐxià)简称文博会)进入第二天,海南馆里各大参展企业(qǐyè)以文化赋能经济、以经济活化文化,形成了文化和产业“双向奔赴”。

99条龙(tiáolóng)盘踞其上、踏云而行,龙须颤动间似有风云涌动,龙鳞堆叠处尽显匠人巧思……在海南馆展区,一件高约3米的(de)海南黄花梨树雕(shùdiāo)作品“九九龙柱”吸引众人驻足。这件由海南国盛(guóshèng)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耗时2年打造的艺术品,以千万元(qiānwànyuán)级身价成为海南馆里花梨产业的“代言人”。

海南国盛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国存介绍,作为“木中皇后”,海南黄花梨正(zhèng)从传统家具走向多元场景,既有复刻明清形制(xíngzhì)的古典家具,也(yě)有融入现代美学的文创摆件。

周国存说,黄花梨老料经非遗传(yíchuán)承人、名师(míngshī)之手,转化为兼具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文化载体。

“看这些陶瓷会‘开花’。”海南红泥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展位前,董事长卢云倩(lúyúnqiàn)手持放大镜,向观众展示红泥陶瓷的(de)“魔法”。琼北(qióngběi)火山喷发遗留的红泥,因富含金属矿物质,在高温中淬炼出独特的窑变效果,或如玳瑁背甲的天然纹路,或似珊瑚礁群的层叠肌理,甚至(shènzhì)能呈现(chéngxiàn)沉香木的年轮质感。

从“会开花(kāihuā)”的陶瓷(táocí)到“会呼吸”的器皿,卢云倩的团队开发出海贝、木纹、火山、海天四大系列产品。今年推出的“玳瑁珊瑚釉”陶壶,深棕釉面与鎏金纹路交织,千年火山灰也能(néng)化作案头雅器。

“行情(hángqíng)好的时候(shíhòu),我们(wǒmen)一年能卖出上百万元的海南红泥(hóngní)陶瓷。”卢云倩说,海南红泥陶瓷畅销的背后,是对“就地取材”的海南文化的创新诠释,“我们把海南文化融入陶瓷纹理,它们便有了讲述海岛故事的能力。”

随着文化消费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文化与产业(chǎnyè)的(de)“融合(rónghé)题”,可以解出无数种答案,而“需求”是每项答案共有的公约数。

在文昌灰塑(huīsù)展位前,文昌灰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达联的“微型灰塑”令人眼前一亮(yǎnqiányīliàng)。传统(chuántǒng)建筑中用于屋脊装饰的灰塑技艺,被浓缩成装饰版画。首次参加文博会的他,带来了(le)6幅花卉主题版画,引得许多人上前询问购买价格。

“过去我们爬房梁,现在我们做设计,因为消费者有这个需求。”许达联说,他的工作室里,一群非遗匠人正尝试将灰塑以更(gèng)活泼、时尚的方式呈现,“我们一直在摸索,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,找准(zhǎozhǔn)灰塑的传统与(yǔ)现代、非遗与生活(shēnghuó)的结合点,打造好的文化产品(chǎnpǐn),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潜力。”

一片茶叶,也可以是(shì)文化产业的载体。“我(wǒ)以前参加冬交会、消博会比较多,这是(zhèshì)第一次来文博会。我们(wǒmen)意识到,茶不仅是一种消费品,也是一种文化品。”在五指山印象水满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前,合作社总经理董国豪忙着给观众品尝来自雨林深处的茶汤。

茶叶如何讲述文化故事?董国豪先是在包装上下功夫(xiàgōngfū),设计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(guójiā)公园的(de)图案,选取长臂猿、鹦鹉等元素,让一杯茶有了海南雨林的文化印记。接下来,他(tā)还要开创一款特色、轻巧的产品,让喝茶者能更容易地感受、聆听到海南文化故事。

这群海南年轻人“玩转”文博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